半导体先进制程巨头“联姻”,一场怎样的“阳谋”?
全球半导体先进制程正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胶着态”。
在2nm工艺的全球竞赛进入倒计时之际,英特尔代工仍在亏损,急于找到有效的“输血”途径;台积电则在关税等阴云笼罩下,为求得一条平衡全球业务布局的道路而不停奔波。除此之外,韩国三星和日本Rapidus摩拳擦掌,在先进制程的竞赛中伺机而动。
在稍显混沌的局面下,一场台积电与英特尔的“联姻”浮出水面,其成败将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权力平衡带来深刻影响。
“强扭的瓜”面临高风险
全球先进制程代工龙头台积电进入了一个“多事之春”。4月10日,台积电2025年一季报公布,营收2859.6亿新台币,同比增长41.6%。虽然业绩表现高于预期,但并非可以高枕无忧。就在前一天,有消息称台积电正面临美国商务部所谓调查,或将面临10亿美元甚至更高的巨额罚单;与此同时,特朗普在当地时间4月8日的一场演说中称,他曾告诉台积电,如果不在美国设厂,就要课征“100%关税”。
而关税或罚单阴云之外,台积电的精力正在被另一件事所牵动:近日,业界知情人士爆出“台积电与英特尔将成立合资企业”的消息,据悉,双方已达成初步协议计划成立合资企业,共同经营英特尔在美国的晶圆制造厂,台积电将持有新公司20%的股份。针对此事,台积电表示不予置评。
二者“联姻”一事早有风传。今年2月,台积电被爆出已评估过接管英特尔部分或全部晶圆厂的可能性。3月,继宣布在美国扩大投资后,台积电又传出已向英伟达、AMD、高通及博通等多家科技巨头提议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接手英特尔陷入困境的芯片代工业务。而根据此次最新消息,在合资谈判中,台积电讨论以分享部分制造技术为条件,来换取新公司20%的股份。
同为先进制程代工头部企业,台积电和英特尔的这桩“联姻”,靠谱吗?
有业内分析指出,总体上这是一场高风险的合作,台积电和英特尔在制程技术和设备兼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这样的联姻不是从产业逻辑出发的市场行为,更多是迫于地缘博弈等压力下的强行捆绑。
对于台积电而言,以“技术换股权”的模式有可能会削弱自身的技术壁垒,此外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工厂的既有投资与合资计划存在重叠,面临市场主导权被稀释的风险。对于英特尔而言,台积电的加盟也绝非是一笔“雪中送炭”的交易。目前英特尔的代工业务持续亏损,当务之急不是“活得好”而是“活下去”,英特尔高层对合资计划存在着可能导致裁员、现有制造技术被边缘化的顾虑。
而更远一步来看,即便联姻成功,日后依旧有一系列挑战需要面对。首先是全球监管与反垄断风险,合资公司若占全球代工市场超50%份额,可能触发审查。另外,双方设备、供应链差异、企业文化冲突等也将成为整合过程中的重重阻力。
合作成功难度大,主基调是竞争
针对两大半导体巨头联姻的可行性,业界没有给出乐观的预期。
花旗银行明确指出,英特尔和台积电的芯片制造流程差异巨大,几乎无法兼容,这给合资计划的成功实施带来了巨大挑战。知名分析师郭明錤表示,台积电的先进制程竞争优势是许多因素环环相扣的结果,而非单纯采购设备与技术转移就能复制。如果要台积电协助英特尔改善生产良率,不管是哪种合作形式(顾问、入股、合资公司等),成功的前提是台积电拥有英特尔的经营权并复制其管理模式,否则不仅旷日费时且失败机率高。
在全球晶圆代工发展史上,半导体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罕见。就拿今天在先进制程领域走在前列的台积电、英特尔、三星这三家大厂来说,各自之间都有过合作案例或尝试。
台积电与英特尔之间的最早合作可追溯至1989年,当时英特尔邀请处于初创阶段的台积电为其代工,凭借英特尔“奖励”的少量订单,台积电开启了为国际大厂提供代工服务之路;从2001年0.13微米铜工艺研发成功开始,台积电已与国际一流大厂并驾齐驱;到2018年,台积电量产7nm,抢下苹果A12订单,首次在制程上超越英特尔。
台积电与三星之间,前者曾向后者提供部分EUV光刻机调试经验,以应对ASNL设备兼容性问题。英特尔与三星之间曾在2022年传出在在下一代存储芯片、系统芯片等领域合作的消息。此外,就在2024年,英特尔因代工业务亏损,曾主动提议与三星组建代工联盟,而三星则因3nm良率不足,曾考虑将部分高带宽存储器(HBM)基片外包给台积电生产……不过,在这些企业之间的合作尝试中,多起计划都由于因客户竞争和技术保密等问题而泡汤。
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工艺制程的进步始终是推动行业前进的核心动力。尤其进入到2nm工艺大考倒计时的2025年,对于台积电、英特尔和三星来说,在先进制程赛道上的前进速度只能加快不能懈怠。这也决定了在目前的关键阶段,竞争注定是主基调,失之毫厘,错过的可能就是影响时间延续数年的致胜赛点。
正如半导体专业人士莫大康曾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所强调,全球市场化中的竞争是条主线,谁也不甘心落后,这也是摩尔定律的神奇所在,它可以让企业冒着巨大投资的风险,义无反顾地去追随它。因为按定律的精髓,谁踩空一步,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出局,实际上也反映巨头们都试图通过实现差异化而掌控先机。
回到此次的台积电与英特尔“联姻”,其成功取决于多重因素,而只要其中一个条件不满足,失败风险便会翻倍。“台积电和英特尔就像柴油和汽油,很难混在一起烧。”这是台积电董事刘镜清曾给出的比喻。
作者:杨鹏岳 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