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欧洲跨大西洋主义者遭遇挫折
参考消息网1月29日报道 德国外交政策网站1月25日发表文章,题为《跨大西洋主义者遭遇挫折》。全文摘编如下: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德国联邦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未能按照美国的要求在欧盟引入投资管制。两人去年都主张对欧盟公司在特定第三国(特别是中国)的投资进行严格审查,并在必要时禁止相关投资。华盛顿去年出台了相应规定,并敦促盟友采取措施。现在,欧盟委员会24日提交的“经济安全战略”提案称,布鲁塞尔将“收集例如在中国的投资数据”。但是,该提案没有计划对投资进行控制。尤其因为德国经济界的抵制,这项跨大西洋计划失败了。德国经济界认为该计划威胁其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的对华业务。然而,欧盟内部对外国投资的控制正在收紧。
欧盟委员会24日提交的提案更详细地阐述了去年6月正式提出的“经济安全战略”。该提案首先涉及外国在欧盟的投资。外国投资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大多数国家的严格控制,特别是来自中国的投资。例如,德国过去曾多次限制或禁止对被认为与安全相关的行业或所谓的关键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欧盟委员会正在推动协调各成员国法规并确定“所有成员国必须审查外国投资的最小适用范围”。此外,在某些情况下,来自欧盟国家的公司的投资也应受到控制——特别是当相关公司由来自非欧盟国家的个人或公司控制时。
欧盟国家对华出口也面临更严格的控制。然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不得不作出明显妥协。冯德莱恩原计划在去年9月之前制定一份黑名单,其中包括不能再出口到中国或在最好情况下也要受到明确限制的产品。蓝本显然是美国的法规,华盛顿希望通过这些法规使北京在技术上长期落后。冯德莱恩想把这些法规引入欧盟。这没有成功。不仅上面提到的黑名单至今没有出炉,欧盟委员会24日还宣布只是起草了一份“出口管制白皮书”。该白皮书“与欧盟和多边层面的现有法规完全一致”,因此没有大幅扩大出口限制。然而,欧盟委员会计划在今年夏天提出“关于更好协调各成员控制清单的建议”。这可能是为了收紧出口限制。
除了出口控制,冯德莱恩打算对欧盟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进行严格控制的尝试也遭遇严重挫折。这方面的榜样也是美国的一项法规:拜登政府决定审查并在某些情况下禁止美国公司未来在中国进行投资,如果这些投资用于生产高科技半导体、量子计算机或人工智能技术的话。华盛顿于去年8月出台了相应的规则,并全力推动其盟友迅速采用这些规则。冯德莱恩和德国联邦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也为此奔走呼号。这一尝试失败了。欧盟委员会24日宣布,它已编写了另一份“白皮书”——“关于在第三国的投资”。该白皮书建议收集相关行业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如有必要将在明年提出新的立法建议。
冯德莱恩和哈贝克试图将美国的法规有效移植到欧盟的努力失败了,这尤其与德国经济界有关。例如,据称去年8月“经济界施加压力”,严厉要求放弃对外投资审查。社民党和自民党的经济政策发言人公开表示反对这样的审查。事实上,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时很难不使用高科技芯片或人工智能等技术。哈贝克甚至在自己的经济部里也遇到了坚决的抵制。据说,那里的“工作层面员工尤其因为该措施的效果不明确而发起抵制”。最终,经济派战胜了跨大西洋政治派。
然而,欧盟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与第三国的伙伴组织(事实上主要是与中国的大学)的合作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欧盟委员会宣布,来自欧洲的研究成果有可能“被第三国用于军事目的或被用于违反基本价值观的目的”。欧盟委员会称,虽然——鉴于中国的高质量研究——离不开研究合作,但应该“减少研究安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