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5 20:38

“芯星计划”启动仪式暨大学生半导体行业就业研讨会在杭举办

  11月4日,“芯星计划”启动仪式暨大学生半导体行业就业研讨会在浙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隆重举行,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来自政产学研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深度讨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钱波致欢迎词,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副主任方伟、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严晓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源超、浙江省教育厅学生发展中心相关代表出席本次活动。会议由中国半导体协会封测分会秘书长徐冬梅主持。
  
  “芯星计划”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和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联合打造的公益性培训平台,旨在聚焦高校毕业生技能提升、集成电路企业员工岗前培训两大核心问题,通过集成电路企业广泛参与,共建共享培训成果,帮助集成电路企业打通高校人才通道,降低单个企业开展岗前培训的成本,建设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新生态圈。

 


  
  活动仪式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严晓浪、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副主任方伟、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源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钱波、杭州加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邬刚、“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理事长刘胜辉、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封测分会秘书长徐冬梅、浙江省教育发展中心就业部朱伟君等嘉宾共同手印启动了“芯星计划”项目。
  
  方伟在致辞中指出,集成电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与产业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亟需解决。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工作要坚持需求导向,抓好人才培养和产业对接这个重要环节,“芯星计划”人才培养项目的启动,将引导头部企业、院校、行业组织等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为产业发展提供扎实人才根基。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联合更多的企业、高校参与“芯星计划”,共同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严晓浪指出,后疫情时代,全球半导体产业出现了新现象,折射出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的集成电路对全产业链的人才更是有进一步增长需求。面对产业发展需求,要加快提升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高校、政府、社会和企业要开展合作,联合培养优秀人才。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在保证“量”的同时,也应当保证“质”。让学生真正进入到产业中去开发产品、掌握技术,从而培养出真正“有战斗力“的人才。
  
  刘源超在致辞中表示,集成电路产业成为当前各国经济发展的热点竞争领域。半导体的产业发展,表面上看是技术竞争,实质上是全球化的人才争夺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我国半导体产业实现突围和升级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芯星计划”的使命和目标。“芯星计划”作为一个公益性开放式培训平台,直接服务于一线生产性企业的人才需求。当前的核心工作目标,就是聚焦高校毕业生技能提升、集成电路企业员工岗前培训两大核心问题,通过集成电路企业广泛参与,共建共享培训成果,帮助集成电路企业打通高校人才通道,建设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新生态圈。
  
  会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余山就“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了主旨报告,龙芯科技副总裁杜安利做了“自主芯片构建工业装备新生态”主题报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庄奕琪以“我国集成电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为主题作分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围绕“面向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视频报告。“芯星计划”首批共建单位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林金朝、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红渠作报告。
  
  启动会上,举行了杭州加速科技有限公司设立“芯星计划”项目120万元企业助学金的仪式,邬刚作为企业代表发言,介绍了依托企业实训基地开展集成电路人才培训的经验和做法。

 


  
  “芯星计划”的筹备工作受到了全国各地高校、集成电路企业的大力支持,首批共120余家单位参与共建,杭州加速科技为“芯星计划”设立了专门的助学金,牵头建立了师资库。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高职高专和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领域的企业代表共500余人出席了活动,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万人次。